春晚

說起春晚其實就是指央視春晚。地方電視台的春晚有著驚豔的表演,但國內很多人都沒有完整看過地方電視台的春晚,央視春晚也很難錯過。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,普通人把一年中最重要的幾個小時都給了這個聚會,在這個聚會上,億萬人分享歡笑,感受什么是家,什么是國家。毫不誇張地說,它是中國人的精神除夕。

時間越短,團圓飯越香,物質和精神都是如此。在小學除夕夜,燒火的炭鍋還在燃燒。小客廳著火了,大部分家具都被燒毀了。春晚直播那台黑白小電視機的外殼燒成了波浪形。那年家裏經濟特別困難,這是一個雙重打擊。然而,即使插上電源,電視仍然可以看。第二天,一家人換了房間,用這台略有燒焦的電視機觀看了春節聯歡晚會。現在回想起來,記憶裏不僅有燒焦的味道,還有一小盤芝麻香和爸爸皺著眉頭一遍又一遍的笑。

對於出國讀中學的我來說,春節的主題就是團圓,看春晚就是一個團圓的儀式。春晚開始前十幾分鍾,大家都在東奔西跑,想著快點把事情辦好,坐下來看電視。房間裏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糖果和點心,每個人都圍著“消防桶”找到了自己的座位,這樣他們就可以把腳放在那裏。電視上開始倒計時,電視機前的人們興奮不已,仿佛在等待火箭發射。開學典禮依然花團錦簇,鑼鼓喧天,我們催著還在廚房收拾的媽媽趕緊過來。再有就是馮鞏的那句“好想你”,老馬認路。有一種土裏土氣的陳詞濫調,卻讓人如釋重負,仿佛飽含筆墨,落在紙上。

春晚作為一般是四個多小時,10點左右是一個重要關口,小孩子們可以開始出現打瞌睡,我們做叔叔舅舅的趕緊發紅包。春晚已經過半我就頻頻看鍾,無論對於節目內容精彩生活還是差強人意,都會自己覺得學習時間才能過得發展太快。接近12點,各家各戶進行准備送舊迎新,踩著時代電視裏的十二聲鍾響,四下裏煙花鞭炮齊鳴,喜慶的氣氛無遠弗屆。春晚在播報數據來自網絡世界各國各地的賀電,電視機前的人也跟著用電話方式拜年。屋裏屋外環境都是一樣震耳欲聾,電話裏聽不清回答,只能像主持人能力一般,一連串念完祝福他們的話。打完電話以及回來坐下,正好能夠趕上《難忘今宵》,看著李穀一老師需要一年中國又一年出來,嗓音甜美依舊,既心滿意足,又悵然若失。

曾經以為同齡人會看春晚,後來發現一些學術界的朋友很少看,甚至在除夕夜也堅持讀書寫字,讓人看到智者想起祁。雖然有些家庭觀看春節聯歡晚會,但並不作為一個莊嚴的儀式。今年,由於疫情爆發,再次沒有回到湖南老家,留在上海過年。往年,當地的公公婆婆更喜歡看電視劇。他們的愛人看春晚的方式就是下載下來,以後仔細看。他們的女兒更喜歡在 iPad 上看真人秀節目。春晚將會有一台電視機調到電視頻道,但是每個人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。我試著把一個人放在餐廳裏看,也試著邊看邊寫論文,總覺得自命不凡,還有些可惜。

習慣不等於興趣,懷舊不是智慧。看了30多年春晚的人,未必比只看了三四年的人更能理解。那些年,還沒有“小鮮肉”、“網絡名人”、“老戲骨”、“yyds”之類的標簽,但他們也在想,到底是“偶像”還是“藝人”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。那時候跨界流量明星還不是很吃香。他們還是聽歌手和相聲演員,但是看到獨特的客串,就會覺得這是給春晚的驚喜。和現在的年輕觀眾一樣,我們更喜歡小品,每年都在想這一次它們會如何與時事緊密聯系,但至今沒有想好如何平衡深刻性和娛樂性,如何區分接地氣和媚俗。

那些年,我們看春晚,也抱怨春晚。我們目睹了一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從綠色走向成熟,直到春節聯歡晚會《釘子屋》.我們以他們的標准來評判今天的演員,但我們也無情地鄙視他們。我們想象中的春節聯歡晚會舞台應該是無比美麗的,但是當春節聯歡晚會以多場直播的氣勢出現的時候,我們卻懷念起80年代初的簡樸。也許你就是這么看晚會的?我們終究還是停不下來。

沒看過春晚怎么辦?很難想象,但不管你看不看,都在那裏我們看春晚,春晚也看我們。春晚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晴雨表。在可預見的未來,它仍將是我們彼此召喚的最快樂、最響亮的方式。只要有一個非凡的節目,甚至熟悉的音樂再次播放,成千上萬的家庭仍然會在電視前坐直,興奮不已。


網站熱門問題

春晚是什麼活動?

晚宴是一種大型的正式或半正式活動,包括酒會,晚宴和舞會. 晚宴和舞會之間通常會有某種形式的演講,頒獎典禮或公告.

春晚 春晚開始 春節聯歡晚會

0


868
有情鏈